首页

ts cd视频网站

时间:2025-05-29 08:42:31 作者: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首次举行 发挥1+1+1大于3效应 浏览量:42034

  中新社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谢雁冰)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27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三方首次正式“同框”,备受外界关注。

  会议以“共创机遇 共享繁荣”为主题。在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建立起三方峰会这样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堪称地区经济合作的一大创举。

  在受访专家看来,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举行,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全新阶段,有利于促进跨区域互利合作,发挥1+1+1大于3的整体效应,为亚洲乃至世界发展繁荣注入动力。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上说,如果我们翻开世界地图,比划一下中国、东盟、海合会国家的位置,可以发现正好构成一个大三角。大家都知道,三角形最具稳定性,我们三方通过更为紧密的联接和合作,能够形成资源、制造、市场的有机聚合,造就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圈和增长极。

  中国、东盟、海合会国家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到如今的“一带一路”,三方的交流合作穿越千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表示,历史上的友好交往与近年来的密切合作,为三方峰会的召开奠定了良好互信基础。

  中国、东盟、海合会国家的总人口、经济总量均占全球约四分之一。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理事会秘书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王广大表示,东盟、中国和海合会是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实体,从经济规模上便可以看出,三方合作势必释放更多潜力。三方经济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强,跨部门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前景广阔。

  在外界看来,中国的技术和市场、东南亚的人力资源成本、中东地区的资本优势,将使三方合作比双边合作更易产生规模效应。

  《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联合声明》27日公布,对外发出三方团结合作的声音,其中明确规划了未来合作方向。经济一体化、互联互通、能源安全、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粮食和农业、人文交流等多领域合作都被提到。

  联合声明指出,三方重申提升经济韧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决心,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加开放、包容、平衡。在经济一体化方面,三方表示,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促进可持续贸易,在数字和绿色经济技术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创造新的经济机遇。

  受访专家认为,这反映出面对“脱钩断链”和“筑墙设垒”增多,三方都更加认识到拓展多元化经贸合作、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的重要性,这是三方间开展更多合作的内生动力。

  王广大注意到联合声明指出,“探索本币和跨境支付合作”。“更深入地推动跨境交易本币结算,为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他说。

  “这些务实合作举措让各国在共建大市场中实现更加丰厚的利益共享,将增强各国产业效能和持续发展动能。”许利平说。

  在外界看来,这场地理上横跨东亚、东南亚和西亚的三方峰会,也是全球南方发展趋势的缩影。

  王广大强调,东盟和海合会国家都是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全球南方重要成员,三方峰会向世界传递出清晰信号,即全球南方国家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建设者。

  许利平表示,三方峰会是对现有合作机制的一项补充,机制性合作平台的搭建将有效消除信息差、降低沟通成本,更有利于未来三方在战略对接、务实合作等方面形成“共振”,并在共同关心的国际议题上集体发声。

  “此次三方峰会是新型全球跨区域合作的一次有益探索,对于全球南方如何团结合作、共谋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性意义。”王广大说。(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群体就业整体趋于好转

本次邀请赛由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匹克球运动工作委员会指导,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新闻界匹克球联谊会主办。比赛期间,主办者还组织参赛记者参观了文安华美胜地俱乐部,举办了媒体匹克球沙龙,并成立了新闻界匹克球联谊会筹委会。

国医大师喊话年轻人:不要“以吃代休息”

乌菲齐美术馆馆长西蒙内·韦尔德表示,这批艺术精品走出乌菲齐美术馆,来到中国短暂展出,将推动世界两大古老文化之间的艺术交流,通过艺术促进跨文化对话,增进彼此的理解与欣赏。(完)

高规格座谈会:透视长江经济带如何高质量发展

贝克汉姆称,这个曾经的小女孩成长为这个国家最鼓舞人心的足球运动员之一,激励着新一代的中国年轻球员,作为看着她多年成长的人,他感到非常骄傲。

果洛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祁乐廷表示,果洛与东营因黄河结缘,黄河成了两地感情的纽带,“果洛州将以此次联创共建活动为契机,加强学习、深化交流,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文化挖掘、民族产业发展等领域,加强与东营的交流合作,探索出一条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的新模式,推动东营市和果洛州两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实现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的交流。”

中国建设银行公布2024年第三季度经营业绩

杭州2月21日电 (王逸飞 钱晨菲)今年春节以来,为做好企业用工服务保障,长三角各地下足功夫。“跨省招人”“包机包车”“送出补贴”等举措频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